11月7日,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高端學術研討會主會場在廣州開幕,并在線向公眾開放。本次活動主題為“創新引領生態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活動持續2天時間,廣州和北京7個分會場組成,共有來自全國林業相關單位、組織與高校的600余位代表參會?;顒佑芍袊謱W會主辦,廣東省林學會、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廣東省林業局、廣州市科協等單位支持。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和世界經濟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的基本原則,為居民提供良好生態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促進大灣區可持續發展。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高端學術研討,旨在為進一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推動大灣區綠色可持續發展集智獻策。
開幕式上,由中國科協生態環境聯合體、中國林學會撰寫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智庫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了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面臨六大問題和挑戰,并提出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的八條政策建議。
▲省林業生態體系相關書籍
廣東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在會上發言表示,近年來,廣東全面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全域創建森林城市,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持續優化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生態空間。目前,全省森林面積1.58億畝,森林覆蓋率58.66%,森林蓄積量5.84億立方米;珠三角9市以及汕頭、梅州共11個地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全省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359個,濕地總面積約2630萬畝。下一步,廣東省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等重大戰略機遇,全面實施綠美廣東大行動,大力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生態景觀廊網建設、珠三角水鳥廊道建設,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林業交流合作。
▲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發言
本次活動是我國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交流學術思想的一次盛會,也是廣州市“國際學術會議之都”支持項目之一,多學科跨領域的綜合性高端學術交流和探討,2天的活動上,中國林學會理事長、原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出席活動,中國工程院羅錫文、金涌、王浩、蔣劍春,中國科學院于貴瑞等5位院士分別以《無人農場》《碳達峰碳中和與顛覆性創新》《水生態系統“量-質-域-流-生”全要素保護修復理論與關鍵技術》《高效利用生物質資源 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陸地生態系統增匯關鍵技術與示范》為題作大會主旨報告。
此外,23位知名專家做專題報告,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路等提出相關解決措施和前瞻性對策建議,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集智獻策。
當前,大灣區生態環境質量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林學會主動發揮智庫功能,為國家重大戰略和林草中心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決策服務。同時,將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對接高層次人才橋梁,協同努力,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良策。
廣東省也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大與各科研單位的聯系與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同時,廣州也將通過“國際學術會議之都”建設項目,支持更多科技團體、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繁榮學術交流,集聚創新人才,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高端學術會議來廣州舉辦。
據了解,11月8日下午舉辦了專家對話會,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主任、研究員任海、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輝、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廖寶文、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級高工李小川5位專家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科研進展或前沿問題進行闡述,并與參會專家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大會上共發布論文172篇,涉及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與生態系統治理的各個方面。
供稿:政務中心